“PPP催生新业态”圆桌论坛专家观点集锦
时间:2017-11-13

  

   圆桌论坛九以“PPP催生新业态”为主题,邀请社会资本、第三方服务、金融机构代表讨论PPP模式下行业转型方向及新业态发展思路。下文为本场论坛嘉宾精彩观点摘录。

  主旨演讲:中信集团业务协同部总经理 苏国新 

  主持人:上海财经大学副校长 蒋传海

  讨论嘉宾: 

  中国资产评估协会党委书记、副会长、秘书长 张国春

  中建方程投资发展有限公司董事、副总经理 杨彤

  上海浦东发展银行股份有限公司总行PPP中心副主任 郑大卫

  北京明树数据科技有限公司首席执行官 肖光睿

  平安资产管理有限公司直接投资事业部总经理 苏天鹏

  第一部分:主旨演讲 

  苏国新: 

  中信集团在PPP领域内的实践已经超过20年,领域涉及基础设施、公共产品、大型城镇化建设、现代农业、特色小镇等,有些项目涉及“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是最早在“一带一路”参与PPP项目的中国企业。中信始终持开放的态度参与PPP,积极构建“中信PPP协同圈”。第一圈是在集团内部建立了由17家子公司组成的“中信PPP联合体”;第二圈是与国家部委的协同圈;第三圈是与央企的协同圈;第四圈是与地方政府的协同圈;第五圈是与地方企业的协同圈;第六圈是与民企的协同圈;第七圈是与国际企业的协同圈。通过这七个协同圈,创建PPP事业的大平台战略。同时,实践需要理论的指导,中信集团与财政部PPP中心、中央财经大学共同发起设立了“中央财经大学PPP治理研究院”,争取把PPP事业带向一个新境界。

  对PPP融资而言,由于PPP项目本身资金投入巨大,如果仅仅依靠社会资本自身的资金和银行贷款,很难满足PPP发展的需要。随着PPP的深入推进,融资问题越来越引起广泛关注。我在此将一些思考与大家分享:

  第一,应加强金融机构自身的能力建设。传统融资模式中,放贷更看重资产抵押、信用抵押或者担保等风控措施。一些金融机构对PPP项目很慎重,要求社会资本的母公司完全担保,甚至要求政府担保,不太现实。对于PPP项目来讲,要做基于项目收入的融资方案,要求金融机构能从工程建设、运营维护管理等方面判断PPP项目是否确实可行。这对金融机构从业人员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第二,应发挥各类引导基金的引领作用。近年来,财政部牵头成立了总规模1800亿元的中国PPP基金,多个省市也相继成立了PPP投资引导基金。这类基金在PPP项目投资中发挥着引导、规范、增信的作用。引导基金的参与,将增加PPP项目的信用,有助于降低债务融资的成本,提高债务比例,从而降低项目整体融资成本。未来应充分发挥各类基金的作用,创造市场化的融资环境,从而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和PPP项目的效率。

  第三,应推行PPP资产证券化。PPP中社会资本的退出方式一直是个难题。因此PPP资产证券化备受关注。2016年底到2017年初,国家层面明确表示支持并做出指引和培训,上交所和深交所也都开通了绿色审批通道。目前上报和落地的项目大多以现金流持续、稳定的城市供热、污水处理、固废、停车场等使用者付费项目,国内PPP市场规模已超过10万亿,PPP资产证券化拥有广阔的前景。

  我们结合实践做出一些思考: 

  第一,项目识别阶段,由专业咨询机构完成物有所值评价,确保流程合规。

  第二,采购方式是否合法。项目采用公开招标还是竞争性的磋商?我觉得两种方式都符合财政部的《操作指南》。

  第三,经济方面的风险。区域很重要,区域比较好的财政补贴的力度强一些,比如国家级开发区实力比较强。

  第四,中国PPP基金作为股东入股,可减少中信出资压力,也有利于后续银行融资。

  第六,银行同意项目收益权质押方式提供项目贷款,利率按市场行情,不超过上浮10%。

  第七,利率风险,一是方案中设置利率调节机制;二是中信关注利率变化,如利率下降、借新还旧置换资本金中产业基金对应的优先级部分。

  第二部分:嘉宾观点 

  蒋传海: 

  在过去的三年里,财政部会同其他部门按照党中央国务院部署,把PPP从过去简单作为政府的一种市场化投融资手段,全面提升为一项促进公共服务市场化、社会化的体制机制改革。

  PPP改革已经成为全面深化改革、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实践证明,PPP改革对社会PPP发展的牵引作用开始初步显现。其中一个重要的方面就是PPP改革通过推动区域集约化项目的创新和企业一体化的战略催生新模式、新业态,给PPP市场带来巨大的机会。因此,如何借助PPP改革,引导企业进一步转型,促进产业结构升级与行业跨界的整合都是政府、市场和社会三方共同面临的重要课题,我相信下午的专家汇聚一堂,一定会激发更多的理念,产生丰富的成果。

  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模式(PPP)是政府与社会携手开展基础设施建设、提供公共服务的一种治理模式的创新。在推广PPP模式进程中,社会专业服务机构积极参与,发挥了重要作用。资产评估行业在贯彻落实资产评估法和深入推进行业管理体制改革过程中,与PPP模式的新理念密切契合,在服务中实现了自身的发展。借此机会,我向大家分享PPP模式中资产评估行业的成长经历。

  第一,资产评估是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专业力量。 

  经过近30年的发展,我国资产评估的服务领域不断扩大,服务能力日益增强,建立了较完善的理论体系和准则体系,集聚了各方面的专业人才,完全可以胜任包括价值估算在内的多种专业服务。特别是2016年《资产评估法》的颁布实施,对资产评估人员执业能力和行业执业质量的持续提升提供了法律保障,为评估行业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奠定了坚实的法制基础。在国家发展的大局中,做活资产评估工作意义重大,资产评估行业将在促进经济结构调整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尤其国有资产市场配置中发挥更重要的作用。

  第二,PPP模式对资产评估具有直接需求。 

  PPP模式对资产评估的需求,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一是对资产价值信息的需求。PPP模式中,政府资源和社会资源在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领域实现协同配置。资源配置过程中,无论是前期研究、项目启动、项目管理,还是合作期满的退出环节,价值测算和价值管理都是政府和社会资本决策的核心依据。资产证券化也需要开展现金流预测、企业价值评估等价值相关服务。

  二是对各类专业咨询意见和服务的需求。从独立性、专业性、效率性角度,政府和社会资本在项目实施方案编写、物有所值评价、财政承受能力论证、项目采购合规文件编制、项目合同体系构建等方面需要第三方专业机构的积极参与。项目公司则在融资咨询、项目现金流分析、项目绩效监测、项目中期评估及绩效评价等方面对专业机构服务产生需求。评估行业集聚了财政、财务、工程、设备、管理等方面的专业力量,在服务企业改革、资本市场建设、财政管理等方面积累了丰富的执业经验,可以为政府、社会资本、项目公司提供各类高质量的专业服务。

  第三,资产评估行业为服务PPP进行了积极准备。 

  为指导评估机构服务PPP项目,维护PPP项目各相关方的合法权益,促进PPP模式的实施与推广,中评协开展了一系列技术支持工作。一是加强执业标准建设。在财政部指导下,总结评估行业的经验,制定了《PPP项目资产评估及相关咨询业务操作指引》,对PPP模式中评估类和咨询类业务进行全面梳理,为专业机构展示了业务全景图,同时对各主要业务的业务程序、重要关注点、操作方法、成果形式等提供了详细指导。二是加强分类指导。指导PPP业务较集中的部分地方评估协会制定具有本地PPP项目特色的操作指引,为本地评估机构开展业务提供指导。三是支持产研结合。支持部分评估机构与科研机构合作,开展PPP项目服务的技术研究,提升服务能力。四是加强政策沟通。积极加强与政策部门沟通协调,促进评估行业为项目管理服务。五是开展业务培训。在评估业务培训班中增加PPP业务内容,并举办多期PPP业务专题培训班,加强经验分享,提升行业整体服务能力。

  新的法律环境和政策环境中,资产评估行业围绕服务PPP项目,已经形成政策、科研、机构、标准等较为完整的产业支撑体系和业务机制。服务PPP项目,已经成为资产评估行业新的服务领域。目前,以上海、山西、陕西为代表,全国大多数地方评估协会已经组织本地评估机构配合当地财政部门开展PPP项目相关服务。服务PPP的过程中,资产评估行业也从传统的服务领域走向更广阔的服务平台,开辟了新的业务空间,建立了新的业务模式,强化了质量和服务意识,实现了自身的转型升级。

  杨彤: 

  PPP作为一项政府与市场全面合作的重大制度改革,具有强劲的生命力和广阔的市场空间,已推出的项目几乎涵盖了城镇化发展的各方各面。例如在基础设施方面,将PPP应用全面延伸到了地下综合管廊、城市停车场、海绵工程、水务环保等新兴领域;在城镇综合建设方面,PPP与片区开发、城市更新、产业新城,特色小镇,智慧城市等实现创新融合,由此真正意义上的演化、催生出了与中国新型城镇化发展理念高度契合的新模式、新业态。比如,中建方程正在西安实施的徐家湾项目,该项目是国内首个官方认可城市综合建设类PPP项目、中央党校新型城镇化课题研究项目,中建方程在正式获取这个项目之前,已经和当地政府就项目规划设计、产业策划等做了一系列的打磨和深入研究,项目获取后继续结合未央区的历史、文化、资源及政府诉求等对项目进行更深层的价值挖掘和市场定位,我们的目标是以“创智”为主题,将项目打造成一个产业繁荣、智慧低碳、绿色生态、安居乐业的国家新型城镇化示范区。

  社会资本真正站在地方政府治理的高度、以充分的市场资源配置提供一揽子解决方案,这样的情况在PPP之前国内基本是很难想象和实现的,PPP让政府和市场焕发出巨大的创新活力。PPP之前,中国建筑实施项目模式种类也很多样,包括施工总承包、EPC、BT、FBT等等,但都基本只停留在关注工程本身这一单一层面上,且各业务板块关联性不强,而PPP的核心价值在于“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绩效付费”、“全生命周期管理”,在这样一种激励机制和管理模式下更容易推动社会资本在充分尊重市场规律和民生意志基础上大胆尝试和勇于创新;另一方面,PPP匹配具体项目的操作方式更加灵活多样,可全面考量项目内外部因素下在合作模式、融资方式、商务条件、付费机制、考核机制、监管机制、分配机制等方面做出调整。因此“PPP+”可以以新业态+新模式,繁衍出国家经济发展的无限生机。

  从PPP角度,在理念上,PPP是一场改革创新,是一个市场化的机制。这几年来,PPP确实给我们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业带来了一片大市场,我想这就是新动能。随着PPP的发展,我们已经逐步催生出一片PPP大生态圈,在这个生态圈中,我们也看到了很多新的业态,包括PPP咨询、PPP法律服务、PPP大数据、PPP行业运营和资产服务等,也包括传统金融机构和施工企业向PPP转型发展。整个生态圈就是一个命运的共同体,PPP可持续发展与每个参与者是息息相关的。

  在当前控风险降杠杆的背景下,金融机构面临转型,转型首先必须转变经营的模式。对接国家战略,脱虚向实,大力支持实体产业和公共服务业,是必然的选择。所以从思想上我们主动求变,而不是被动参与。从发展动能来说,其实PPP市场足够大, PPP风险要比一般商业项目可能低,所以这是我们金融机构开展PPP的动能所在。

  关于PPP如何带动金融机构转型?包括内部和外部两个层次。 

  在内部:第一,在投融资方式上转变,我们在2015年年初就在金融界率先推出了PPP综合金融服务方案,希望从原有的平台融资转变为PPP融资,从原来的企业融资转变为项目融资。我们也完成了第一单的PPP资产证券化。第二,从风险管理的方式上,我们通过提前介入实现风险管理前移。具体项目操作中,从过去更看重抵押、担保、回购这些方式,变为看重PPP合同履约的保障;看重社会资本履约能力,特别是运营的能力;更看中社会资本绩效是否能达标;更看重项目的现金流评估和收益权的保障。在流程上,在我们的业务受理、审批决策、投后和贷后管理方面适当流程简化。但是我们不仅仅做减法,我们还做了一点加法,我们在PPP业务流程中,前面增加了规范性审核,不仅仅是PPP主体合规、客体合规、流程合规,我们更强调项目是否有绩效考核,风险是否合理的分配,是否有运营的内涵.这次论坛,大家都特别强调合规性,我们也是一样的。

  在外部,我们主动融入PPP的生态圈,建立投融资平台,主动对接银行、保险、信托、证券,通过风险共担的方式来为PPP项目提供一站式、全流程的服务,这是我们从金融层面。另外,建议选择投资能力、运营能力比较强的社会资本作为合作对象。同时,积极与PPP大数据公司对接,有利于对PPP市场精准定位,获得第一手的项目信息;我们参与产权交易所一起研究打通PPP股权流通。整个PPP生态圈,包括一级和二级市场,而且未来金融机构可能会起到更加重大的作用。未来的PPP的大生态圈中,只有大家有真做PPP的理念,然后坚持市场化运作,坚持规范项目操作,坚持优势互补,坚持共担共赢,才能形成真正的命运共同体,我们的PPP事业才能可持续发展。

  肖光睿: 

  “新时代”已经成了一个热词,党的十九大为我们开创了一个全新的蓝图,一系列顶层设计为PPP模式下一段的发展创造了新机遇,不管从数量到质量、从经验到数据、从短期效益到全生命周期效率,都在发生飞跃式地转变,真正引领PPP模式进入一个全新的阶段。

  数量到质量的思维转变,通过对PPP从1994年到2017年的数据研究分析发现现阶段PPP模式已经从单纯的追求数量转变为更加注重质量的规范有序发展阶段,开始了从“起飞”到“平飞”的转变。另外一个阶段性的变化,就是我们从更多口传心授的实践经验到更精准的量化数据应用的转变。比如说到落地的项目数量、民营企业参与度、央企占比规模、不同行业回报、联合体的常见组合等等,都可以通过量化的大数据进行分析比对,做到用数字说话。再比如我们大家常谈到的财政承受能力10%红线问题,哪些地方接近10%,哪些县已经达到甚至超出了10%,这些在大数据时代都可以从模糊转变为精准管理。

  效益到效率的转变,在这样的新阶段,PPP各方关注点也更多的从短期的效益转向了全生命周期的效率,真正要做到提质增效。不管是项目流程管理,还是运营维护资产管理,都越来越需要从全生命周期的角度来考虑。

  谈到全产业数据分析,除了交易数据还有什么?从PPP项目全产业链分析:一端是地方政府,地方财政收入、财政可承受能力、历史信用履约记录等信息是社会投资人关注的要素;另一端是社会投资人,包括常去哪里投项目、专注项目在哪些行业、整体竞标策略、联合体伙伴构成等等。此外,明树数据注重发布专题报告,既有PPP模式历史沿革、政策分析,也有实务案例研究。基于大数据的长久期积累,政府部门可以了解社会投资人的偏好、能力、行业平均回报、区域整体回报、社会投资人PPP竞争力等相关信息;社会投资人则可以获得项目风险评估,竞争对手的分析、地方政府履约能力等信息。

  明树数据还创新性的提出 PPP全生周期的管理理论体系,构建基于BIM模式下的造价、资产、财务等一体化全流程的项目管理的咨询模式。另外,针对绩效评估和履约管理也引入可视化大数据的技术,开发了项目管理工具。比如对地下管廊项目,通过建立demo可以随时点取任何一段地下管廊的情况,上面有很多传感器可以看到它相关的体系,包括所有设备的相关信息反馈的各项进度、指标等,真正做到后期运营维护监测信息化、可视化、具体化。

  全球化视野与布局在国际上也有很多的数据公司,但是其实他们对于中国市场数据是缺失的。目前,中国已经成为全球第一大PPP市场,理所当然由我们本土化的公司完成这件事,充分完整的反映我们的全景体系。PPP模式的发展将从“起飞”到“平飞”,我想对于一个新业态从专注到专业,也是关键的一点,明树数据也会不断探索前行。

  苏天鹏: 

  积极参加PPP已经成为各家机构的普遍的共识,但是具体推进PPP的过程中,很多机构还是经常会陷入一种单兵突进、单打独斗的情况,这在面对PPP带来的问题和挑战时会出现孤掌难鸣的情况。所以,平安资管一直在思考这样一个问题,即在参与PPP项目的时候,如何既能发挥自身在保险资金运用和资产管理方面的优势,又能把其他机构的优势结合起来,共同来应对PPP业务所带来的各种挑战。

  我们与中建方程公司合作组建了一家专注于PPP咨询的专业机构,为行业内的PPP业务提供咨询服务。同时,借助这个平台,平安资管在一些PPP项目的前期咨询阶段就可以介入和接洽一些适合保险资金参与的项目,大大提高了接触项目的提前量和深入度。今年我们与中国中铁合资设立了“中铁平安投资有限公司”,实现双方优势互补。

  推进PPP业务需要更多的新理念、新思想、新动能,也需要更多的新业态,新主体,平安资管一直践行“发挥自身专业优势,综合各方合力”的理念,通过一些新平台、新组织的设立,更加紧密、更加有效、更加精准地去对接和服务PPP项目,也期待为中国PPP业务的发展继续贡献我们的一份力量。

  第三部分:嘉宾讨论 

  蒋传海:评估行业服务PPP有哪些优势?

  张国春:一是培育了一支有能力、讲道德的专业队伍。资产评估行业目前有3700多家评估机构,40000多名资产评估师,可以从事包括PPP项目在内的各类资产评估和咨询业务,是PPP事业发展的一支重要专业力量。

  二是建立了一套完善的执业标准体系。资产评估行业已经建立完善的资产评估准则体系,并且制定了专门的PPP项目资产评估和相关咨询业务操作指引,对PPP模式中评估类和咨询类业务进行全面梳理和详细指导。

  三是积累了丰富的专业知识和执业经验。评估行业集聚了财政、财务、工程、设备、管理等方面的专业力量,在服务企业改革、资本市场建设、财政管理等方面积累了丰富的执业经验,可以为政府、社会资本和项目公司提供各类高质量的咨询业务。

  蒋传海:平安资产管理公司参与PPP有何战略思考或顶层设计?

  苏天鹏:第一,要坚定信心,要对参与PPP充满信心,PPP项目绝大多数都是民生工程,今天我们讲金融,包括保险、投资要服务实体经济,PPP项目是实体经济最重要的一部分,所以平安资产管理公司首先就是坚定信心,坚定参与PPP项目和服务PPP项目。第二,要坚持一种合作共赢的原则,不搞单打独斗,要跟好的合作伙伴一起发挥各自的优势,通过风险分担更好的服务PPP项目。第三,坚持一个稳步推进的方针,PPP发展到今天应当质重于量,在合法合规的前提下扎扎实实把每个项目做好,才是最重要的。

  蒋传海:取得成效成果当中,有哪一些问题还值得深入的思考?

  杨彤:第一,中国建筑对PPP发展和PPP市场从战略上高度重视,中国建筑是面临着集团业务的战略转型,PPP市场的存在,对中国建筑的战略转型提供了一个机会。在这样一个大市场下,中国建筑从战略的角度积极拥抱的同时也取得了积极的成效。到目前为止,中国建筑是承接PPP业务最多的一家公司,在这样的情况下,PPP业务加速了中国建筑战略升级和战略转型。第二,我们在积极探索PPP业务和我国新型城镇化发展的有机结合方式,我们和中央党校专门成立了一个课题组,我们也在与财政部PPP中心我们建立了互动的机制,解决我们在PPP业务发展中遇到的一些问题。第三,中国建筑参与的很多PPP项目从明年开始逐步进入运营,对我们的运营方面提出了挑战。第四,我们呼吁尽快完善PPP相关的上位法,包括的配套的相关政策,使PPP更加合法合规的持续发展。 

  蒋传海:请您再分享一下大数据对于推进PPP业务,能发挥怎样的作用?

  肖光睿:一是数据可以更加相对客观真实的反映市场。二是加强对重点问题的分析研究。上个月明树数据发布的民营企业参与PPP综合分析的报告表明,当前我国PPP有大量的国有企业参与,民营企业参与度尚显不足。从PPP总体参与来看,民企占PPP项目总落地额度20%出头,如果按数量民企47%、国企53%。如果我们分行业去看,央企国企在交通、市政工程,国企占项目占了大头;但是如果我们再去看文化、旅游、医疗、养老等等行业,则是民企略占上风。所以不能一概去看,要区分行业,针对不同的领域有不同的定位。三是给地方政府提供了一项数据支撑服务。比如当某个PPP项目招标结果出来以后,工程下浮率非常高,地方政府觉得风险不易把控,希望我们来提供同类行业、相关省份区域大致成交情况,从大数据角度做出分析判断。大数据给政府部门在招标采购出现的情况时提供更加精准的量化的分析和判断的例子。进入新阶段,我们需要更多的从经验到数据、从效益到效率、从节点到全过程转变。大数据的应用能够让我们的决策更加精准,真正做到提质增效,希望通过这样信息化大数据的手段,来推动PPP行业的长期健康的发展。

  蒋传海:PPP促进浦发银行的转型发展,取得哪些成效?

  郑大卫:此番PPP改革从无到有,再到今天火热发展,我们积极参与,取得了一些成绩。这几年,PPP融资增速还是比较快的,PPP融资额在总资产中占比也在上升。我想这是直接结果。

  另外,讲到转型发展这个问题,其实我认为更重要的是PPP到底是否能够成为金融机构转型发展的一种值得探索的路径?我认为可行。第一,PPP带来了综合经营的思路。金融机构过去可能更多针对客户作单一化业务,现在通过PPP模式,大家体会多种融资产品或者融资方式嫁接在一个PPP项目中。第二,带来了协同推进的思路。做好PPP金融服务,需要金融机构总行各部门、分支行之间,前台、中台和后台之间的有效协同。可能还涉及到一个金融集团内部板块和不同金融机构的联手协同,这是金融机构发展方向。第三,带来真正的产融结合思路。产融结合在PPP上是最明显的,包括联合体投标等。未来金融机构在转型发展中,需要做好产融结合的文章。第四,金融机构要研究产业,培养一支又懂金融又懂产业的队伍,是金融机构可持续发展的核心竞争力。所以PPP带给我们转变理念、转变经营方式的探索和思考。

  来源:财政部PPP中心    道PPP

Copyright ©2016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编号:冀ICP备13016076号
主办:河北省财政厅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管理处 技术支持:河北省财政厅信息中心
建议使用1440X900分辨率IE8.0以上版本的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