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0月12日 星期三
   当前位置:首页--时政专题--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先进典型
徐世芳:30年基层工作情系群众躬身为民终无悔

文章来源:长城网    日期: 2014年01月13日   【字号:

  59岁的徐世芳,是河北省2084个财政所中年纪最大的所长,自1984年以来,他已在基层财政战线上奋斗了近30个年头,把自己的美好青春和全部心血交给了基层财政事业。他打造了“财政便民五个一”工程,让群众有问题、有难处第一时间就能找到他;他帮群众整修危房,只为群众能有个安全住处,为群众排忧解难;他为帮助农户贷款发展棚室蔬菜,带领财政所7名同事将工资存折抵押在了银行,方便了群众,却把风险留给了自己。
  
  带着感情贴近群众 做老百姓的知心人
  
  徐世芳是衡水市饶阳县留楚乡财政所所长,全乡共有35个村,4万余人,负责着11800多名农户的补贴工作。2007年底,有群众向徐世芳反映,搞不清楚各项涉农补贴项目和具体金额,到县城的银行查询一次要跑很远的路,而且还要排很长时间的队,非常不方便。
  
  徐世芳心想:能不能研发个查询系统,老百姓只要输入身份证号码,就能查询到想要了解的项目。于是,他请来了衡水市和饶阳县的专家,创新研发了惠民补贴查询系统,将惠农资金分类设置,集中人力录入数据,打印后在各村公示宣传,同时,整修了乡财政所便民服务大厅,安装了查询机,老百姓只要拿着自己的身份证,到财政所的查询机前一划,各种信息尽在其中。该查询机也是河北省财政系统的第一台便民查询机,截至目前,已经在全省财政系统广泛使用。
  
  2008年,留楚乡财政所打造了“财政便民五个一”工程,即:一张服务卡,写清财政所的职能和服务范围,公开所长电话,让群众有问题就能找到徐世芳;一部查询机,粮食直补、退耕还林等涉农补贴,只要刷下身份证,所有项目一目了然;一个宣传屏,国家涉农政策、标准、程序显示的清楚醒目;一次告知制,将办事所需资料告知群众,不让群众多跑冤枉路;一次办结制,实施首办负责,一站式办理,提高办事效率。
  
  已在留楚乡财政所工作13年的许晓湘告诉记者:“从我2000年开始工作起,徐所长每天都来的特别早,当我们到办公室的时候,他早已把卫生打扫干净,还常常教导我们,工作笔记和相关材料一定要摆放整齐,归置有序,这样才能提高工作效率,也能给群众一个干净整洁的办公环境”。在他的带领下,全所工作人员精神饱满,态度热情,得到了全乡群众的满意和认可。
  
  一身正气感召群众 做老百姓的一杆秤
  
  徐世芳说:“作为财政干部,身处热点敏感部门,只有敢于坚持原则,对待违纪行为铁面无私,对待群众一视同仁,才能在群众心中树立良好的形象。要想让群众对我们的工作没有质疑,就必须坚持公开公正,无论是财政资金、村级资金,还是涉农补贴资金、支农专项资金,都要坚持阳光操作,及时向群众公示,接受群众监督,这样就能使许多干群矛盾迎刃而解。”
  
  在化解原乡镇企业集资债务纠纷时,20多名群众联名上诉,三角债务、时隔多年、错综复杂,起诉到了衡水市中级人民法院也迟迟难以解决。看到群众的利益受到损失,徐世芳主动揽下这个棘手的案子,进村、入户、逐一走访当事人,历时三个月,做了大量调查取证和耐心说服工作,终于达成了协议,帮群众兑现了40多万元的集资款。事后,当事人凑了3000元偷偷塞进徐世芳的包里,被他拒绝了,他说:“权利是群众给我的,为群众办事是理所应当的,你们要是感谢我,就要支持我的工作,不要让我犯错误,才是真的为我好啊。”
  
  工作近30年,徐世芳身体力行,率先垂范,起到模范带头作用,成为财政所同志们的一面旗帜。他大事讲原则,小事讲感情,靠制度约束人,靠感情凝聚人,使财政所这个集体团结一致,一心为民,得到全乡人民的一致肯定。
  
  饱含热情深入群众 做老百姓的贴心人
  
  在农村基层工作,徐世芳数十年如一日,走遍了全乡35个村庄的角角落落,自行车骑坏了四辆,摩托车骑坏了三辆,面包车也已开坏了两辆。他常说:“只有走到群众身边去,与群众坐在同一条板凳上,才能缩短心与心之间的距离。作为一名共产党员,平常时间要让群众看得见,关键时候能够站出来,危急时刻必须豁出去。”
  
  2011年4月9日,大邵村78岁的赵进东老人不慎将粮补存折、粮补通知书、身份证丢失,他气喘呼呼来到财政所求助。按照正常工作程序,老人应提供村委会的丢失证明,到派出所开具户籍证明,再到县城银行办理挂失手续。考虑到老人年迈体衰,徐世芳把份外是当作份内事,主动与各部门联系,协助代办了一切手续,免除了老人的奔波之苦。打这以后,赵进东老人凡是有事,第一时间想到的就是徐世芳。
  
  2013年7月10日傍晚,徐世芳刚刚回到家就接到了赵世东老人的电话。原来连日的降雨,使他家破旧的屋子一直漏雨,徐世芳二话没说就急急忙忙赶往老人家。他先将老人背到安全住处安置好,再与民政部门联系,通过农村危房改造工程队几天的整修,终于让老人有了一个安全的住处。赵世东老人住进新修好的房子后,紧紧拉着徐世芳的手,一双饱含深情和泪水的眼睛,诉说着内心中无尽的感激。
  
  真抓实干服务群众 做老百姓致富的好帮手
  
  在肖店村王爱超的蔬菜大棚里,记者看到挺拔的芹菜长势喜人。“这一棚的芹菜马上就能销售了,收入至少能有两万多元呢!”一脸笑容的王爱超告诉记者。
  
  谁能想到,一年前的王爱超,还是个不懂技术,没有资金的普通农户。2012年10月,王爱超等三个农户,承包了200亩土地,计划发展棚室蔬菜,可是因为不懂技术、资金又困难,走投无路之下来到了留楚乡财政所寻求帮助。徐世芳了解情况后,协助王爱超等农户制定了详细的发展计划,成立了“密庄蔬菜合作社”,组织他们参加培训,到其他农户家参观学习,掌握各种种植技术。
  
  正当大家感到希望的时候,却在办理银行贷款时遇到了困难。没有资金,就无法扩大种植规模,就在王爱超等人一筹莫展的时候,徐世芳做出了一个惊人的举动。他将财政所8名同志的工资存折都抵押在了银行,为王爱超争取到了30万元的贷款。“我真没想到,徐所长他们为了帮我筹集资金,竟然把存折抵押给了银行,我与他们非亲非故,却得到他们的慷慨解囊,像这样的基层干部,真的是太难得了!”回忆起当时的情景,王爱超仍然是心存感激。
  
  目前,王爱超等三名农户,共有20多个大棚,种植西葫芦、茄子、芹菜、洋白菜等蔬菜,今年的收入在50万元左右。王爱超说,赚了钱的第一件事,就是赶紧到银行还钱,把财政所同志们的存折都拿回来。
  
  一生基层工作为群众 站好最后一班岗
  
  参加工作近30年来,徐世芳仍是一个最基层的小所长,好多同学、同事都调往县里、市里,升了职、加了薪,可他到现在每个月领取1900元的工资,住的还是80年代的三间农村旧房。2007年,饶阳县财政局想安排他任办公室主任,他婉言谢绝;2009年,县里又想安排他任经建股长,他还是选择了放弃;留楚乡一家公司几次三番提出要高薪聘用他,都遭到了拒绝。徐世芳说:“群众工作无小事,我热爱我的工作,热爱我的岗位,我敬重我的工作,就是敬重我的人生,我热衷于服务群众,因为我来自群众。”
  
  近年来,徐世芳注重发挥财政资金的撬动作用,组织留楚乡35个村实施“一事一议”财政奖补项目超过了100个,总投资超过1000万元;参与工程立项、招投标会议41次,编制工程预算162个,到项目施工现场800多次;各村都铺上了砖石路,接通了自来水,建立了图书室。
  
  2014年2月15日,徐世芳就要办理退休手续了,谈起剩下的工作时间,这个长年累月下乡进村,经受风吹日晒,皮肤黝黑、身材消瘦的基层干部变得有些伤感,他说:“30年了,我早已不是曾经那个白净英挺的小伙子了,我的一生全都给了基层财政这个工作岗位,我不会说豪言壮语,也没有轰轰烈烈的壮举,我信守的是脚踏实地,为民服务,无怨无悔。在剩下的90天里,我会继续为群众服好务,站好最后一班岗。”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