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时政专题--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先进典型 |
文章来源:河北日报 日期: 2014年01月13日 【字号:大 中 小】
“我是一名财政所所长,来自群众,更要贴近群众,将汗水洒在地头和田间,情系群众,甘于奉献……”这是饶阳县留楚乡财政所所长徐世芳近日创作的一首诗中的几句。作为全省2084个财政所中年纪最大、资格最老的所长,徐世芳还有3个多月就要退休了,这几句诗也总结了他近30年在基层财政战线奋斗的历程。 “有难处,就找徐所长” “这次粮补一共是270元,您放好了,有啥需要随时跟我联系。”11月13日,徐世芳把大邵村五保户赵进东的粮补款交到他手里时,78岁的老人紧紧握住徐世芳的手,久久不愿松开。 徐世芳与赵进东结识于2011年4月9日,那天一大早,赵进东老人气喘吁吁地来到财政所。原来,他不慎将粮补存折、粮补通知书、身份证丢失,因为缺少手续,他跑了好几次银行都没补成粮补存折。于是,他想到了大伙儿信任的财政所所长徐世芳。 按照一般工作程序,老人应提供村委会出具的丢失证明,到派出所开具户籍证明,再到县城银行办理挂失手续。这样一来,他要往返多次县城。“这里离县城有20多里路,老人年迈体衰跑一趟不容易,对于村里的老人们来说支取这些补助是件大事儿。”徐世芳放下手头的工作,当天下午就帮老人补办了存折,还把取出来的粮补款一并送到了老人家里。老人深受感动:“我真不知道该怎样感谢你,我给你鞠个躬吧!” 今年8月10日下班在家的徐世芳突然接到赵进东老人的电话,因连日的降雨,他家的屋顶漏雨了,一时手足无措的老人想到了徐世芳。徐世芳和同事立刻冒雨赶到了20里外的老人家里。“破旧的屋子外面是砖、里面是土坯墙,如果漏雨时间长了房子有倒塌的危险”,徐世芳赶紧把老人背到了安全的住处安置好,用塑料布盖好漏雨处,又赶紧和民政部门联系。 像赵进东这样的老人,在乡里有几十户。多年来,徐世芳一直为这样的孤寡老人代办银行支取补助款业务,进村上门送各种补贴款,为老人们扶危解困。“有难处,就找徐所长”,这成了老人们的口头禅。 (小标题)“黑所长”一点都不“黑” 因为长年累月下乡进村,经受风吹日晒的缘故,徐世芳晒得面黑如铁,还因为他“办事爱较真,讲究个公平公正,铁面无私”,同事们和乡亲们都叫他“黑所长”。 “尽管叫他黑所长,可徐所长却一点都不‘黑’,是个耿直正派的所长”,这个评价来自不少与他打交道的私企老板。2010年,留楚乡实施商品街改造工程,涉及金额达80万元。当时好多公司想承揽这项工程,一位老板私下找到徐世芳,提出要和他利润分成,再给他5万元透个预算标底。 徐世芳说,5万元真不少,他每月工资1900多元,一年才2万多点,两年都挣不了5万。面对利诱,徐世芳选择了拒绝,“这样不但会丧失了一个财政干部的准则,更丧失了我做人的道德。” 在化解原乡镇企业集资的债务时,徐世芳进村入户到厂走访当事人,历时三个月,终于帮群众兑现了四十多万元的集资款。事后,当事人凑了3000元,偷偷塞进了他的包里,被他婉言拒绝了。徐世芳说:“为群众办事理所应当,你们要是感谢我,就应该支持我的工作,不让我犯错误,就才是真正为我好啊。” 在留楚乡财政所,无论是财政资金、村级资金,还是涉农补贴资金、支农专项资金,他们全部坚持阳光操作,及时向群众公示,接受群众监督。他们还对村级资金实行了村财乡代管,由群众推选出了村务监督小组,村里的开支和重大事项都要经过村务监督小组审核签字。 (小标题)“我对农村有了割舍不掉的眷恋” 11月13日下午,肖店村村民王爱超在蔬菜大棚里忙碌着,看着绿油油的芹菜,憧憬着丰收的喜悦。他告诉记者:“要没有徐所长的帮忙,我这大棚是肯定建不起来的。” 今年28岁的王爱超一直在外面打工。去年十月份他决定回家种植棚室蔬菜。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东凑西借了20多万元,还有50万元的缺口”。眼看就要过冬,创业梦也几成泡影,无奈之下,他跑到财政所咨询政策。 徐世芳看到王爱超踏实能干,便多次来到他的蔬菜大棚现场,协助他制定了发展规划,成立了合作社。在办理银行贷款时,徐世芳和同事们拿出自己的工资存折进行了抵押,为王爱超办理贷款50万元。每次提起这事,王爱超都十分激动:“如果没有徐所长雪中送炭,我的创业梦早就破灭了。” 徐世芳做事认真,只要是群众的事,他都要亲自跑办。2010年10月的一个上午,徐世芳连续跑了8个村的“一事一议”项目,询问进度、查看现场、拍摄照片,好多施工现场要步行,由于过度疲劳,再加上低血糖,徐世芳在北留村工地上突然晕了过去,在场老百姓赶紧把他送到医院,医生劝他住院治疗。可第二天他依然出现在了工作岗位上。 近几年来,国家下达的专项资金多,类别广,徐世芳不但吃透了国家政策,还掌握了大量的专业技术知识。今年7月,常安村需要修路,让施工方做了一个预算,工程总预算18万元,按说也不算高,但村穷钱少,路又急需修,怎么办? 徐世芳带领同事们,查看了工程现场,了解了实际情况,便开始为村里谋划。从一块砖,一袋白灰算起,又组织村民出义务工,硬是省下来了8万元。村民们都说:“财政所真是我们的好管家。” 几年来,徐世芳注重发挥财政资金的撬动作用,组织35个村实施的“一事一议”财政奖补项目已超过了100个,总投资超过1000万元,参与工程立项、招投标会议41次,编制工程预算162个,到项目施工现场800多次。 “30年来,我和群众揉在了一起,与农民打成了一片,我对农村有了割舍不掉的眷恋。”徐世芳说,自己来自农村,对农村有着特殊的感情,为群众办事让他心里最满足。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