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来源:第一财经 日期: 2016年08月18日 【字号:大 中 小】
PPP(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项目申报火爆的当下,进一步发展的挑战也相应增加。
15日在上海举办的第二届中国PPP融资论坛上,1200多名嘉宾特别关注PPP重要政策制定者——财政部副部长史耀斌和财政部金融司司长孙晓霞的发言。
史耀斌在论坛上表示,在看到PPP改革取得成效的同时,也要清醒地认识到改革已进入深水区,仍面临着观念转变不到位、政策衔接不配套、机构能力不足、信息公开透明要加强、民营资本参与率不高、部分项目实施不规范等挑战。
孙晓霞将这些挑战归纳为四大难题。比如PPP项目规范实施“难”,最近一些地方为尽快上项目,通过“假的”政府购买服务形式,进行基础设施融资,或者通过固定回报承诺、回购安排、明股实债等方式,借PPP之名,行变相融资之实。
多位省级财政厅人士告诉《第一财经日报》记者,地方的确存在不同程度的借PPP之名行变相融资之实,让人很头疼。
孙晓霞在论坛上称,将使出“洪荒之力”来着力推动PPP规范、健康、可持续发展。
再度叫停变相融资
早在去年6月,财政部就在文件中严禁通过保底承诺、回购安排、明股实债等方式进行变相融资,将项目包装成PPP项目。
不过这一问题依然严重。在今年6月底披露的《国务院关于2015年度中央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收支的审计工作报告》中,至2015年底,被抽查的内蒙古、山东、湖南和河南等4个省在委托代建项目中,约定以政府购买服务名义支付建设资金,涉及融资175.65亿元;浙江、河南、湖南和黑龙江等4个省在基础设施建设筹集的235.94亿元资金中,不同程度存在政府对社会资本兜底回购、固化收益等承诺。
孙晓霞在论坛上指出,这类假政府购买服务和借PPP变相融资,既会影响PPP规范推广,也可能加大地方政府债务风险。
接受本报采访的几位省财政厅中从事PPP推广的人士也坦言,当地存在借PPP变相融资的现象,有些假PPP项目可以通过流程甄别出来,而有些变相融资的PPP项目则不容易发现,让人头疼。
经济下行压力下,地方为了加快推项目来稳增长,有声音就认为可以暂时对一些“假PPP”项目“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等PPP做大了再规范。
对于这种声音,孙晓霞在论坛上表示,规范与发展相辅相成、缺一不可。财政部部长楼继伟明确要求,推广运用PPP,绝不能再走“先发展再治理、先发展再规范”的老路。
今年全国两会上,在谈到地方融资平台的时候,楼继伟表示,要防止地方政府利用各种方式变相发债,我们关注着PPP的项目,要把它规范,我们也发现有的地方搞PPP项目,有的是变相的借债,我们在规范它。如果把债务的风险控制住,不会给经济造成大的伤害。
“为了推动PPP规范健康发展,要坚决制止通过回购协议、保底承诺等方式变相融资。”孙晓霞称。
多项推动PPP举措将出
《第一财经日报》记者从论坛上了解到,1800亿元国家PPP基金将加快投资PPP项目,撬动社会资本,加快推动项目落地。财政部正在加快研究PPP行业税收优惠政策,PPP财政管理办法和PPP信息披露制度也将加快制定,另外财政部正在同相关部门商定妥善解决土地、融资、价格等瓶颈问题,并配合国务院法制办做好PPP立法工作。
中国政企合作投资基金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周成跃在论坛上表示,国家级PPP基金已经投资了内蒙古、河南10个PPP项目,出资额达到55亿元。
而目前该基金公司已经对接了10个省份,洽谈重点PPP项目136个,洽谈重点项目总投资规模为14741亿元。其中,深入对接的项目为31个,投资规模为2564亿元。
按照周成跃估算,总共1800亿元规模的中国PPP基金将参与到2万亿元以上的项目。
另一位财政部人士告诉本报记者,目前财政部正在制定PPP税收优惠政策,主要考虑是减轻PPP项目中存在的重复征税,预计年内尽快出台。
孙晓霞在论坛上表示,针对目前面临的困难和问题,将会同有关部门,在土地、价格、融资等方面,量身打造适应PPP需要的配套政策。同时,也要研究加大以奖代补的支持力度,推动中国PPP基金加快投资,为更多地规范PPP项目提供支持。
金融机构也在加大对PPP融资的支持。
上海联合产权交易所总裁钱琎在论坛上表示,目前,上海联交所计划在原有经验的基础上,立足上海,面向全国及国际,在财政部PPP中心的指导下,搭建PPP项目交易流转平台。通过此平台为PPP项目落地提供一站式服务,包括交易信息发布、寻找社会资本、融资配套服务以及社会资本流转等,配合政府相关部门的管理职能,在政府和市场之间形成纽带与对接。(陈益刊)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