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0月12日 星期三
   当前位置:首页--财政动态
“产业+就业”是“重头戏”——河北财政大力支持脱贫攻坚纪实①

文章来源:中国财经报    日期: 2016年11月30日   【字号:

  提到河北,人们首先想到的是京畿重地,是辽阔平坦、美丽富饶的华北大平原。实际上,河北也有大片山区和盐碱地区,以及生活在那里的大量贫困人口。  

  虽然经过了长期努力并取得明显成效,河北目前仍有超过300万的农村贫困人口,主要分布在燕山—太行山连片特困地区和黑龙港流域连片特困地区,成为脱贫攻坚的重点对象。贫困人口数量庞大、分布集中,贫困程度较深,脱贫攻坚形势复杂、任务繁重。  

  为此,河北财政近年来结合本省实际,因地制宜,创新机制,加大投入,努力探索一条精准施策、精准脱贫的新路。  

  阜城“爱”瓜菜  

  “以前家里穷得叮当响,娶的媳妇没半年就跑了。多亏了李主任领着俺们种大棚西瓜,让俺脱了贫,前几年又娶了媳妇。现在俺种了8亩大棚西瓜,一年收入8万元左右,加上农闲时打打工,加起来一年弄个十来万不成问题。”50岁的许玉泉笑得合不拢嘴。  

  许家铺村隶属阜城县漫河乡。许玉泉说的李主任是县扶贫办主任李双星。正是他在许家铺村大胆尝试种植大棚西瓜,让这里的乡亲们逐渐过上了好日子,年收入由当初的人均不足800元发展到1.5万元,村民们还建起了新小区,住上了楼房。  

  阜城县位于黑龙港流域,属于国家级扶贫开发重点县,长期受到盐碱地困扰,对农村脱贫致富造成很大制约。近年来,阜城紧紧围绕做大做强设施瓜菜和林果等特色农业,持续发力,逐步培育起具有一定竞争优势和品牌知名度的设施瓜菜产业,夯实了脱贫攻坚的根基。  

  阜城县财政局局长刘峰介绍,县财政以设施瓜菜产业为重点,每亩除给予2000元的扶贫资金支持外,再由财政奖补1000元,确保每年新增2万亩。大力推行政府+龙头企业+金融机构+科研机构+合作社+农户“六位一体”模式,鼓励规模企业和工商资本投入特色产业,引导贫困群众以土地、扶贫资金入股产业园区或合作组织,通过股金、薪金、租金等多重收益脱贫。  

  刘峰介绍,在县财政并不宽裕的情况下,县本级拿出6000多万元用于扶贫,其中支持产业扶贫是重中之重。目前,阜城县已发展设施瓜菜23.6万亩,其中扶贫设施瓜菜18.2万亩,占比达77%,涵盖全县178个贫困村,先后引领6.1万人脱贫致富。  

  威县“迷”蛋鸡  

  阜城 “爱”瓜菜,威县则“迷”上了蛋鸡。  

  下车穿过一条几分钟的土路,就是威县固献乡沙河王庄村村民邢怀信的家。老邢家的院墙原由土石混合砌成,由于年久失修,大部分的土层已剥落,石块裸露在外,显得很破旧。穿过一道中式的小拱门,记者走进了老邢家的院子。由于老伴常年卧病在床,每个月的低保金不够支付医药费,71岁的邢怀信一直是村里的困难户。  

  但今年,情况不一样了。  

  就在距离邢怀信家不远处,威县引进的金鸡产业扶贫项目已经建成投产。项目由北京德青源农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和威县共同投资建设,具体运营由德青源公司负责。按照协议,项目公司每年拿出租金的10%,即620万元分配给项目覆盖的48个重点贫困村,每村每年13万元用于设立22个公益岗位,还在公司专设保安、保洁、装卸工等低技术要求的爱心岗位共150个,使有劳动能力的贫困群众通过劳动实现脱贫,无劳动能力的通过分红实现脱贫。此外,公司还通过提供订单等方式带动贫困群众增收。  

  据介绍,金鸡产业项目可带动1万名左右建档立卡贫困群众实现脱贫或增收。  

  阜平“推”加工厂  

  在深居太行山区的的阜平县,产业扶贫的选项又有所不同。  

  记者前去阜平的路上,一直与雨水相伴。在去王林口乡五丈湾村采访手工业作坊情况的途中,雨下得更大了,加之山路泥泞湿滑,记者不得不换乘当地的吉普车继续前行。  

  像一条汪洋中的小船,车子慢慢“漂”进了这个深山里的小村落。  

  “自从在村里的编织加工厂上班后,我每个月挣得比老公多了。”40岁的王素静话语中透着喜悦和些许自豪。王素静是土生土长的五丈湾人,此前一直在家务农,一亩地玉米一年打500斤得到的几百元就是她一年里给家里做的“贡献”。“现在不一样了,在这里打工一个月少说1500块,多的时候能挣到2000多块,我们一家六口人一年的开销不到20000块,老公在外打工的钱还能存一部分。而且这里离家近,不耽误照顾家。”王素静算起了自家的小账。  

  王素静所在的工厂叫途悦编织加工厂,是阜平县针对该县交通闭塞、山村留守妇女劳动力大量闲置的实际情况建立的。在阜平,还有一批这样的家庭手工业产业基地。  

  “我们这个小厂,虽然只有30台缝纫机,但产品质量过硬,已经接到了石家庄、保定的订单。用现在流行的话说,这叫‘小而美’。”说话的是编织厂的经理齐进伟,“我从2012年开始创办这样的小厂,第一年30000元的成本亏掉了一大半。从2014年开始,县里面的各种优惠政策都到位,慢慢生意就好起来了,现在已经开办两家了。”  

  据阜平县财政局副局长甄国平介绍,2015年12月,该县又对在县域内经营两个月以上、经验收合格的手工业加工企业新购进的缝纫机,每台给予2000元补贴,对从业人员给予为期90天、每人每天40元的培训补贴。“这样的小厂建厂方便灵活,可以实现家门口就业。我们的目的就是为山区贫困群众量身打造适合自己的扶贫产业,不仅要有产业,还要稳定就业,达到稳定脱贫。”甄国平告诉记者。  

  截至目前,阜平全县209个行政村,已有99个村建起了涉及服装、玩具、箱包、编织袋加工等14个行业的加工厂202家,加工总收入达1.14亿元。此举使全县7600名家庭妇女足不出村实现了就业。  

  事实上,通过产业和就业实现脱贫已经成为河北扶贫的第一选项。去年底省委、省政府下发的《关于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定》明确提出,推进现代农业扶贫、旅游扶贫、家庭手工业扶贫和光伏扶贫等具有河北优势的产业扶贫,并将之列在第一位,制定了具体翔实的配套支持举措。(刘国旺 傅博 和辉 刘丁雷 何菲)

关闭窗口